單身男女
情人節單身失戀?分手以後,怎麼樣才算真正的釋懷?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對前任釋懷?其實這一切失戀後的反應,很大一部分來自大腦的決定。
總是覺得自己不足,比別人差,沒有人會欣賞自己
別人的親近讓你感到莫名的不安
在關係中喜歡控制,過度依賴另一半
避免與伴侶產生衝突而拒絕溝通
單純以感性角度看待事物,欠缺理性實證支持
很多香港單身男女可能都問過自己這個問題:「為什麼我一直找不到對象?」答案也許不約而同地歸咎於外部原因:「工作太忙碌了,根本沒時間認識對象。」「生活圈太小了,找不到投契的人」「運氣太差,吸引的只有爛桃花。」這些外部環境因素都很合理和普遍,但在消除了前述這些不明朗因素後仍是個香港單身女人男人,那就要思考一下個人內部原因了。
如果連你也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就算參加過百個單身派對,就算愛你的人出現了,你也察覺不到,看不見。對這些「過度自厭」的人來說,愛情的靠近讓他們又驚又喜,一方面覺得終於有其他人懂得欣賞自己,一方面擔心自己其實沒有對方想的那麼討喜,內心下意識出現這樣的話:「他其實也沒有很喜歡我啦。」好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即使對方真的離去也不會那麼在意,心裡比較舒服好過。這種未戀先失,離離合合的經驗,您是否熟悉不過呢?
為什麼選擇我們?
男 - 27 - 55+
女 - 24 - 50+
7成以上 大學畢業
老闆、醫生、護士、
律師、工程師、教師、會計師時間長短其實不是重點,而是你有沒有真的給自己一段「完整」的時間去面對失戀、有沒有更溫柔的去照顧自己的傷口;等待癒合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期待下一段幸福的來臨。
為什麼社會上總有些人會出現過度自厭情況呢?過度自厭的行為其實源自於人生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關係。在成長過程中「重要他人」如何對待自己,將會深深影響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如果我們在批評、否定、冷漠甚至是虐待的環境中長大,我們也很難用健康的方式來對待自己,從而出現以上情況。
過度自厭的人即使真的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也經常呈現「焦慮型依附」或「逃避型依附」的互動狀態,焦慮依附的人因為沒安全感,可能會透過控制、過度依賴、過度討好來維持這段關係;而逃避型依附則拒絕溝通、透過大量投入工作等方式來避免衝突來維繫親密關係。
找愛情專家傾訴例如在一次單身派對中有個單身人士對你有好感而邀約,單身女人下意識出現的想法是:「他只是隨口說說的吧,才不是真的喜歡我。」,結局可能就是你拒絕了對方的邀約,結果切斷了一段大好姻緣。然而,這樣的想法其實並沒有客觀的證據,全都只是自己的主觀偏見,這種看待事物的習慣被稱作「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的出現可能來自於一些母胎單身人士的恐懼和自卑,雖然它能夠保護自己在關係中不受傷害,卻也隔絕掉了很多愛情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妨留意自己何時浮現了「非理性信念」的處事態度,當它出現時用理性思維反駁它、質疑它。除非有足夠理據,否則不應只用感性直覺妄下結論。
當我們用單身交友的心態去認識他人時,狀態會比較放鬆自在。除了能用開放的心態和好奇心去細心了解對方外,自己也較能真誠地流露自己的個性和人格魅力。如果一下子就把對方視為潛在交往對象來相處,就算看對眼也敵不過心裡的不安感,可能會促使我們不自覺地將他越推越遠。
Match Dating 理解不同戀愛經歷、家庭背景及年齡階段的人士對婚姻、戀愛有不同的渴求及需要,所以,團隊將以一對一方式助單身會員拆解多年戀愛關係的盲點、單身交友的問題,以助母胎單身人士擺脫以往「非理性信念」的判斷及行為,避免再三重覆犯錯,最終收獲幸福而美滿的戀愛。
了解更多